研究背景
农业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至关重要。
农机制造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机制造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转型,再到依法促进、政府扶持与市场主导的全面发展阶段。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技术效率提升需求:尽管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部分区域仍存在机械化水平低、农业装备不足等问题,亟需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研究发现
1.农机制造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2.企业布局的影响:农机制造业企业分散布局不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企业过度分散削弱了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本优势和知识溢出效应。
3.技术效率追赶效应: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向前沿地区追赶的趋势。前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对落后地区有带动作用,且1992年后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这种追赶效应。
4.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作用:1992年后,农机制造业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强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趋同化,表明市场化改革对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重要作用。
研究启示
1.推动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应进一步推动农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品配置结构,解决部分地区和农作物“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总体水平。
2.引导企业适度集聚:引导农机制造业企业适度集聚,形成综合性龙头企业和专业性骨干企业协调发展格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企业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市场对接:加强农机制造业与应用市场的对接,降低区域错位引致的交易成本,更好地释放农机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可在应用区域建设整机组装企业,降低长距离物流运输成本。
4.因地制宜研发产品: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因地制宜研发制造农机产品,完善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缩小与前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差距。
5.深化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农机制造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来源
陶素敏,曹光乔,应瑞瑶,等. 农机制造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基于“空间溢出”和“后发追赶”效应的研究 [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 (10): 1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