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范围逐步扩大。然而,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组织结构松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限等。
区域差异问题: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化基础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在区域间和省份间存在不平衡性。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较快,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政策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如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服务补贴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服务效率。
研究发现
1.整体效率波动明显:2011—2019年期间,中国省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效率整体呈现波动性特征,未实现持续增长。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均值为1,表明整体效率水平并未显著提升。
2.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技术进步方面,9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5%,但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7.9%、5.4%和2.6%。这表明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但管理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仍需加强。
3.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实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有所下降。具体来看,东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1.03,中部地区为0.959,西部地区为0.981。
4.省份间差异较大:近一半的省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效率实现了正增长,但仍有18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下降。例如,广西年均增长率为42.8%,而安徽仅为0.4%。
5.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依靠纯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省份有6个,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但仍有12个省份存在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损失并存的情况。
研究启示
1.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改革: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推进服务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新型农机技术,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2.协调区域发展:加强区域间协调,缩小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差距。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3.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服务补贴等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各省份应结合自身优势,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5.探索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机化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章来源
李平,伍海君. 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来自中国省域证据 [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 (09): 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