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服务

智库服务
位置: 首页 > 智库服务 > 正文

李平(湖北工业大学)

时间:2025-03-05  发布者:  审核:   来源:  点击数:

李平教授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主持完成《关于“双碳”战略行稳致远的建议》研究报告,提出通过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有机融合的路径。该成果2022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报信息采纳。此外,其研究《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双碳战略有机融合》在《农民日报》发表,并被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为国家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李平团队研究成果《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双碳战略有机融合》

李平教授在《绿色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机理、效应及路径研究》中,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协同机制。该成果发表于SSCI期刊《E & M ECON and MGT》(2022年),并通过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渠道转化为政策建议,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其主持的湖北省社科项目“数字赋能农机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2024年)进一步深化实践应用。

针对“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李平教授发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提出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优化策略,成果被纳入商务部农业贸易政策参考。2024年,其团队参与国家CARS产业经济研究室的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中国农业科技政策与全球粮食安全议题对接。

十、王薇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2023年,王薇薇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聚焦农村集体资产盘活与农民增收机制,提出“三权分置改革+数字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其成果《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被纳入《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修订建议,推动全省设立87个集体经济示范村,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1800元。该研究提出的“闲置宅基地流转+文旅融合”模式在黄冈、恩施等地试点,成功激活乡村旅游经济。

王薇薇在2022年发表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重构》中,提出“产销区结对+虚拟耕地交易”政策框架。建议通过建立跨省粮食产销协作区,将主产区生态服务价值量化补偿,并推动主销区按粮食调入量向主产区支付生态补偿金。该成果被湖北省政府采纳,促成《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增设“利益补偿”专章,并在襄阳、荆州等产粮大市试点“耕地保护补偿基金”,2023年省级财政专项拨款达3.2亿元。

针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难题,王薇薇团队2023年完成《湖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匹配研究》,提出“县域服务中心+村级托管站”分层服务网络。其建议推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明确对托管服务组织给予每亩30元补贴,并在孝感、宜昌等地试点“全程托管+保底收益”模式,服务覆盖率提升至65%。相关成果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4年,王薇薇参与民政部委托课题《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时间银行+低龄助高龄”机制。在湖北钟祥市试点建立村级养老互助合作社,通过积分兑换服务(如1小时助老劳动=10积分,可兑换医疗检查或日间照料),破解农村养老资源短缺难题。该模式被纳入《湖北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计划2025年前覆盖500个行政村。

王薇薇团队2022年承接中央农办调研项目《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研究》,提出“一平台三终端”(县级大数据平台+村务、村民、监督终端)架构。其成果推动湖北省2023年启动“智慧乡村”建设工程,在十堰、咸宁等市建成63个数字治理示范村,实现村级事务线上办理率超90%,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缩短40%。相关建议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写入《湖北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

版权所有©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