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课题组从2024年开始启动了对中国农机企业创新能力50强评价,在2024年评价的基础上,2025年课题组继续开展农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与去年相同,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包含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3个一级指标,创新平台、发明专利、标准制定、市场份额、制造能力等5个二级指标,以及国家级创新平台认定情况(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情况、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认定情况)、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情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有效发明专利数、高价值专利数、PCT专利申请数量、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数量、参与起草行业标准数量、产品销售额、产品分布省份数量、综合产品市场占有率、机具品目数量、综合产品型号数相对值、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14个三级指标。
与2024年评价对象选择方案不同,2025年评价扩大了选择范围,评价对象为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系统中销售额累计超过2000万、同时必须要有至少一个机具品目销售额排行业前8的企业,最后确定了142家内资企业(含合资)作为评价对象(2024年评价对象为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系统中销售额累计超过8000万的91家内资企业)。
与2024年评价结果相比,仍然在榜的企业35家,退出和新进创新能力排行榜前50的企业各15家。退出企业主要特点是:销售额不能在细分行业排前8,且主要是轮式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等企业;虽然销售额排名在前8,但与竞争对手相比创新平台、创新过程、创新结果等指标差距太大。新进企业主要特点是:细分领域扩大,新进企业没有传统的轮式拖拉机、谷物收割机企业,而是茶叶色选机、果蔬分级机、果蔬干燥机、增氧机等一些体量较小的细分领域农机企业,且多为细分市场头部企业。
报告通过深入研究发现:
(1)在农机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创新企业具有更大的韧性。2024年,在市场整体销售额下降17.33%的背景下,两年均入榜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由上一年的46.40%增加到52.71%,销售总额绝对值下降幅度仅6.09%远低于全行业的17.33%。同时2025年新入榜15家企业表现也较为优异,其2024年销售总额比上一年仅下降2.59%。
(2)从企业看,创新能力的头部效应仍较为明显。如创新能力最强的50家农机企业里,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只有16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50项的仍然只有14家,PCT专利超过20项的只有6家,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数量超过5项的只有10个,起草国家标准数量最多的企业起草国标数量是其他49家企业起草国标数量之和的1.98倍,农机销售额排第1的企业销售额是排第2企业的1.87倍,销售额前10的企业销售总额占补贴系统中全部销售额的48.13%。
(3)从行业分布看,细分行业正在崛起。除了传统的拖拉机、收割机、耕整地机械、插秧机、谷物烘干机企业外,创新能力靠前的企业还分布在农用无人机、农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粮食和茶叶色选机、果蔬干燥机、果蔬分级机、节水灌溉装备等行业。但传统行业的头部企业的创新过程得分偏弱,主要度量市场体量的创新结果得分较高;而新型行业的头部企业的创新过程得分较高,创新结果得分由于市场仍在成长中,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从区域分布看,存在显著的区域集中情况。50家农机企业中江苏10家、山东7家,湖南5家,安徽、河北均有4家,浙江、重庆均有3家,广东、上海、黑龙江均有2家,河南、新疆、江西、湖北、北京、天津、吉林、陕西各1家企业。
当然,本报告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的检索数据源、检索方法、检索式等均有可能造成数据结果的偏差,评价结果难以确保绝对客观,仅供参考。本报告设计的排名不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不具有法律效应,仅为学术成果,本报告全体作者不对评价结果使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亦不建议将本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宣传内容,造成不良影响后果自负。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中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https://mp.weixin.qq.com/s/G0WJQUhSPkq7qKF-Pmns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