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第七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首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

时间:2024-11-01  发布者:程琳琳  审核:李平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点击数:

10月26日,第七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首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活动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千万工程”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贵,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吴家胜参加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53家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文贵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她强调,浙江“千万工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做了充分探索,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了一套逻辑清晰、结构完备、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通过这一工程,我们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她指出,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咨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特别是针对“千万工程”,产生了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成果。面临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三是要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吴家胜指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秘书长单位,浙江农林大学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动者、推进“千万工程”实施的生力军。我们深入领会并全面吸收“千万工程”所蕴含的深邃发展理念、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抢抓“千万工程”持续迈向纵深的新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千万工程”研究院,在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征程上全情投入、全心参与,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动力。他表示,浙江农林大学智库将进一步聚焦国家和省域层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浙江农林大学学科专业和智库平台优势,持续加大咨政研究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深化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的社科动能。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沈月琴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邵峰,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兴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璨,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院长项晓辉,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俊飚,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左光之,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荣誉首席专家、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顾益康等“三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主旨发言。论坛分设“千万工程”与乡村产业发展、“千万工程”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与乡村治理、“千万工程”与乡村改革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32位征文作者代表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大家围绕乡村产业、生态建设、治理与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分享,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此次论坛由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智库联盟、浙江省“三农”智库联盟、《Agricultural & Rural Studies》、浙江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专委会、中国(嘉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浙东乡村共富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158篇征文投稿,评审出56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8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28篇。会上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教育在线、今日头条、绿色中国网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深度报道及转载,媒体累计点击量超百万。

文章链接:https://www.zjskw.gov.cn/art/2024/11/1/art_1229516389_61354.html

版权所有©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